俞熠瑶:轮回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 央视网 2016年08月05日 16:10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见者,亲也。”(选自《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 )
                                                                                                                                                           ——题记

                                                                                                  Ⅰ
        当我把酒杯和碗筷摆在墓前时,天已经开始黑了下来。明明是中午时分的光景,却是暗得像傍晚,云团如掉落在清水里的墨滴,一点一点地翻滚舒展,丝丝蔓延的黑色逐渐就织满了整个天空,只有隐约可见的狭缝里引了一两束暗金的光。
        我低着头,看着燃尽的纸钱被风卷得飘扬,灰败的色彩在酒杯旁打起了小小的漩涡。我没有哭,甚至感觉不到太多的悲伤,心中所充斥的仿佛更多的是麻木和空白。风沉默的咆哮,撕扯着墓碑上已经微微泛起黄的照片,撕扯着照片里那个老人一如昔日的微笑。
        于是我蹲了下来,将耳凑到他的面前,耳边却只有风在张牙舞爪地嘶吼。

                                                                                                  Ⅱ
        我的童年时期是在乡间度过的。爷爷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按照村子里的规矩,十七八岁就早早娶了妻生了子。这种看似封建残留一般的习俗倒也实实在在有些用处,至少在我的记忆里,他一直是健康而硬朗的。称不上高寿的他对着孙子孙女自然难以像平常的祖孙那般相处,在我的回忆里,他似乎更像是一个威严的父亲。直到我大些时回了一趟城,结交了几个城市里的朋友,才渐渐开始明白其他人的爷爷是不会用拐杖和藤条打孙女的手心,不会拍着桌子对着她们大声呵斥的。
        儿时的我哪里懂得什么长辈的良苦用心,只有感觉心中充斥了一股不平和气愤。想来也是奇怪,明明我和老人的相处模式基本没有改变,但我可以接受他的严厉,却忍不来这一份难以平衡的不公。于是我和他吵架了,为了一个不明所以的理由。
        我记不清我究竟对他说了些什么,只隐隐约约能忆起这场闹剧的最后我几乎是歇斯底里地质问他为什么不能像平常的爷爷那样疼我。那时的老人气得发抖,紧紧包裹在骨头上的干枯皮肤抽搐着,花白的胡须在他嘴角边颤动。
        然后老人反手甩了我一个巴掌,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巴掌。
        我捂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他。说实话,我只是被吓到了,我完全没想到他会气成这样。于是我开始一步一步慢慢地向后退着,突然转身冲进了房间里,反锁了门。我几乎没有力气爬到床上,便就这样靠着门蹲坐下来,将自己蜷缩成一团,捂着脸小声啜泣。彻骨的恐惧一如缓缓倾倒入房间里夜色,一点一点地淹没了我。
        爷爷没有敲门也没有喊我,他甚至没有想过要试着按一下门把以确认我是否真的锁住了门。他只是站在门口,一遍一遍反复念着一句对不起,到后来却是已经染上了一丝嘶哑。我突然感觉到一阵心疼,那声音带着股酸涩的味道直冲鼻腔,又顺着眼睛喷涌而出。我听见自己开始撕心裂肺地哭泣,为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理由。

                                                                                                  Ⅲ
        这是老人这一生在人前的第二次哭泣。第一次是为了曾祖母,也就是他的母亲。
        爷爷是家里的老幺,上头还有四个兄弟姐妹,却不都是亲的。曾祖母算是个很了不起的女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靠着从村里食堂的饭锅底部刮下来的那一点锅巴,硬是拉扯大了自家三个儿子和两个被亲戚塞过来的孩子。
        当我明白事理时,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都已经成为过去时,在爷爷口中那个早年丧夫,以一己之力养活了全家六个人的厉害女人模糊得像是一段从历史书上看到的文字,虽会有几分感慨却难以感同身受。
        那时的我对曾祖母的印象只有回乡。爷爷虽说是住在乡下,却也并不全是,他儿时和曾祖母一同居住的小村子因为城市扩张而被征用了,如今爷爷住的是政府补贴的安置房。爷爷是搬了,曾祖母却硬是在原来的村子附近租了一套十几平米的小房子住。她说,叶落归根,她的年龄已经经不起太大的变动了,就这么呆在这里过一辈子,挺好。
        于是爷爷每年都会带着我回乡,大包小包的行李,熙熙攘攘的人群,还有火车里刺鼻的汗味,无一不刺激着我不想回去的心。但曾祖母却似乎期待得很,每每回去都能看到她早早地候在门口,坐在一把竹椅上,摇着扇子,安静地盯着门口小路。黄昏的光晕笼罩着小小的房子,她就这么沉默着,浑浊的眼睛里泛出异样的淡然,明明是在温暖的金色之下却显得孤寂无比。那时候我总有一种错觉,仿佛老曾祖母是看得见时光的,她就这样一天天看着日升日落,花开花谢,一天天看着那代表生命的时间小跑着从尘土飞扬的马路经过。
        只有当她看到我们时,她才像走出结界一般展开笑容,一如阳光般温暖。
        只是那时的我,不懂她的笑容。
        曾祖母去世是在半夜,据说走得挺安详。火化那天,爷爷疯了一样地趴在棺材上,哭得像个孩子,几乎要跟棺材一同被放入火里。他没有什么多余的话,只是在狰狞的火光前一遍一遍地重复着对不起。祖母下葬后他就再没有吃饭,将自己在房间里整整关了两天才出来,手上拿着一副毛笔字,干枯的墨痕像是老树的虬枝般,深深地扎在纸的雪地里。
        上面写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Ⅳ
        我最终还是给老人开了门。他恍恍惚惚地看了我一眼却没有进来,扶着墙壁慢慢起身走回了自己的屋子,蹒跚的步履看着让人心碎。

                                                                                                  Ⅴ
        雨已经开始落下来了。我没有带伞,就这么蹲在墓碑前,衣服缓缓被雨水浸润成了深色。我终究没有听到老人的声音,只有风声呼啸,可我却莫名在心里为它配了音,一如老人临走前对我的呢喃。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我想我大概是掉进了一个轮回,一个爱与被爱的故事,一个感恩和补偿的轮回。这大概是必然,正如我最后必然也会成为一个母亲。
        我站了起来,最后看了墓碑一眼,头也不回地走进了雨帘里。
        湿了衣服,估计又要被父母责怪了吧。
        我想,我大概还是幸运的。

860010-113403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