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少年:冯莉清
相关信息
姓名 冯莉清
性别
所属地区 山西隰县
简介 生活依然贫穷,她已经懂得命运对她并不是那么公平。和其他孩子无忧无虑的童年相比,她的童年的确有些沉重和压抑。对于那些未曾拥有过的美好东西,她有过羡慕和向往,对于经历过的生活,她也有过任性和沮丧,不过,这些不安的情绪也只是在瞬间就一闪而过。她从来不会抱怨,她依然那么快乐。
孝心故事


        “家”,仅仅一个字,却时时刻刻牵绊着人们的灵魂,“幸福”,仅仅一个词,却分分秒秒寄托着人们的憧憬。家是花园,幸福是阳光。有了花园,阳光才有地方撒娇;有了幸福,家才会是酿造甜蜜的乐园。
        对一个家庭来说,最美的风景莫过于妈妈在灶台边忙碌的身影,爸爸眼中洋溢着慈爱的眼神,幼小的孩子满院子奔跑,不时拉着大人的衣角快乐撒娇; 对一个家庭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父母牵着孩子的小手,撑起呵护宠爱的翅膀,陪伴他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一直到羽翼丰满展翅飞翔。这样的家,无论贫富都是圆满的。
        可是,这样一份平凡而又隽永的幸福却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够拥有,当命运之神收起怜悯和慈悲,痛苦和不幸就跟人们开起了玩笑。2010年秋天。连绵的秋雨笼罩着隰县午城镇杜家村,这个仅有10余户人家的小村庄显得清冷而又安静。时近中午,小莉清开始忙乎起来,她要为爸爸妈妈还有傻叔叔做午饭了。
        破旧的窑洞里,土炕连着灶台,老式的木箱衣柜油漆斑驳,简陋的桌椅板凳上摆放着油盐酱醋,杂乱堆放的玉米秸秆让本来就不大的地面更加拥挤。
        虽然早已习惯了家中的贫穷,5岁的小莉清有时免不了迷茫:为什么别人家的窑洞那么宽敞明亮,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总有糖吃,穿上新衣服有多好看,拿上洋娃娃有多好玩?她总是忍不住期待:想吃妈妈做的饭,想让爸爸背着她去村子里转一转,想去和小伙伴一起玩过家家……但这一切只能是个美丽的梦。残疾的爸爸,瘫痪的妈妈,呆傻的叔叔,这个家和别人家不一样!
        “妈妈,今天吃汤面吧,有白菜呢。”
        “好,啥也行”。
        “慢点,别让刀切了手!”
        “油热了,离得远一点,烫了疼得厉害”。妈妈半躺在炕上,心疼而又无奈地叮嘱着。
        每看到弱小的女儿像大人一样操持家务,她就会伤心难过,用手捶着毫无知觉的双腿,泪水常常忍不住溢出眼眶。生下小莉清仅仅45天,一场大病让她再也没能站立起来。而这场病不仅剥夺了她行走的权利,也剥夺了弱小的女儿享受母爱的权利。
        洗菜,和面,擀面;点火,烧水,炒菜,小莉清像只小鹿,蹦蹦跳跳地忙碌着,妈妈的忧伤并没有影响到她。在她眼中,这些连大人做多了都会心烦的家务活就像一个个快乐的游戏。虽然很少有时间去跟村里的小伙伴玩,但她知道大家在玩“过家家”时也是这个样子的,只不过她的“游戏”做起来实在有些吃力:刀和擀面杖太沉了,一拿起来胳膊就酸;烧开水有时候会烫了手,大水泡好几天才能落下去;炒菜的时候该放多少盐?妈妈告诉了好几次还是记不清;面条怎么也切不细,短短粗粗的样子很难看;还有那些圆圆的西红柿和土豆总是在案板上滚来滚去的不听话!“可那又怎么样,我会做好饭等爸爸回家,他身体不好,就喜欢舒舒服服喝口热汤面;隔壁的傻叔叔叫唤起来虽然很害怕,但每次我端饭他都会吃得特别香;妈妈总说我可怜,可我真的很愿意这样做,她开心的时候很少很少,但她笑起来的样子真的很漂亮…… ” 沉浸在自己一个人的“游戏”中,小莉清轻轻的哼起了歌曲。生活给了小莉清太多的委屈,却没有剥夺她善良开朗的天性,她总是这样快乐地生活着。
        快乐是可以传染的。看着小莉清活泼的身影,妈妈的心慢慢平静下来,心中的伤感淡了很多。女儿身上总有一种“魔力”,会让家中每个人都忘记苦痛。有女儿在,多灾多难的日子不再那么煎熬,活着也没那么烦累,似乎,在女儿身上隐隐约约看到了希望!妈妈闭上眼睛,享受着此刻心灵的安静,她知道,过一会,热乎乎的汤面就会端到她面前。
        可是,灾难再次让他们措手不及。灶台边,小身影吃力地端起了大铁锅,将柴火点燃塞了进去。看着玉米秸秆冒出欢快的火苗,这才转过身去院子里接水。此时的小莉清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正悄悄接近她们。炉火越烧越旺,星星点点的火苗蹿出了炉台,掉在满地的玉米秸秆上。着火了。火势顷刻间向四周蔓延,火苗夹杂着浓烟越过灶台,直接点燃了炕上的油布和被褥,眼看就要烧在妈妈身上。面对突然发生的火灾,小莉清吓傻了。妈妈声嘶力竭地喊着让她赶紧逃命,回过神的小莉清却一边哭喊着“我不能没有妈妈”,一边爬上炕将妈妈连同被子褥子一起拉了下来,她要带着妈妈一同逃命。门槛,挡住了逃生的路,任凭小莉清怎么使劲,都无法把妈妈拉出房门。火势越来越大,浓烟越来越多,极度恐惧的小莉清拼命喊着救命。傻叔叔在一旁不停地憨笑,他不懂这场大火对这个家意味着什么,更不明白孩子为什么在那里喊叫。小莉清死死拉着妈妈的被子坚持着,哭喊着,直到邻居看到火势及时赶到。就在邻居将她们母女俩拉到院子里的一瞬间,门窗轰然倒塌……
        这一年秋天,小莉清只有5岁。没有人对她说,孩子,你才5岁,你应该在大火中惊慌失措,哇哇大哭,等着大人去救你;你才5岁,实在拉不动妈妈,放手了,没有人会指责你;你才5岁,这样的坚守和懂事,让人看着心痛和感动!小莉清的家和别人家不一样。 命运之神对他们少了一份眷顾。一家四口,只有小莉清是个健康的孩子。爸爸身体佝偻,无法直立,只能做一些轻微的体力活;妈妈患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经常疼痛难忍;叔叔因为癫痫智障肢体伤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小莉清出生之前,三个残疾人组成的家庭靠着爸爸耕种几亩薄田维持生活,相依为命的日子过得很是窘迫。
        2005年正月,伴随着一声啼哭,小莉清来到了人间。她的到来就像一缕阳光,瞬间照亮了这个寒冷而又不幸的家庭,破旧的窑洞中第一次有了温暖和笑声。爸爸妈妈对女儿爱若至宝,就连傻叔叔也常常会看着襁褓中的婴儿傻笑。幸福,蔓延在全家人心头。可是,这样的日子仅仅过了45天。灾难降临了。
        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病让妈妈一下子躺在了炕上。为给妈妈治病,爸爸只能变卖家当。很快,土地没了,窑洞没了,全家人只能借宿在亲戚家里。可是妈妈并没有好起来,她彻底瘫痪了。从那时起,阴云开始笼罩着这个家。爸爸每天看着亲人病的病,傻的傻,小的小,想想自己拖着孱弱的身体拼命打工,赚来的钱却连口都难糊。这家人还怎么活下去?爸爸绝望了,几近崩溃的他开始借酒浇愁。而要强的妈妈没有办法接受自己瘫痪的事实,看着劳累过度的丈夫,嗷嗷待哺的婴儿,支离破碎的家庭,她萌生了轻生的念头。家,跌入了深渊。
        在旁人看来,生活在这样一个并不完美的家,小莉清的童年应该是一片没有色彩的世界,可是这个在困境中成长的女孩却有着异于常人的乖巧和聪慧,更有着与年龄极不相符的乐观和坚强。小莉清心中,一直珍藏着一个特别喜欢的词语:幸福。尽管她并不明白幸福的含义是什么,但她知道,爸爸妈妈笑了,幸福就有了。她渴望得到这样的幸福。
        从开始懂事,小莉清就知道自己家和别人家不一样。记忆中永远都是爸爸酩酊大醉后的愁苦目光还有妈妈流也流不完的眼泪。小小的孩子虽然不明白自己家为什么从来没有欢笑,但她却发现,爸爸妈妈还有傻叔叔在看到她的时候,却是那么慈爱和善,有时还会露出开心的笑容,仿佛她是这个家的珍宝。懵懂中,小莉清隐约意识到大家是爱她的,她要为爱她的人做些事,她要让爸爸妈妈还有傻叔叔快乐起来。
        刚满三岁,她就会给爬在炕上的妈妈摘菜、挖面,然后在妈妈的指点下生火烧水,再把菜和面条放进锅里做成汤面。做好的饭总是先端给妈妈和叔叔。第一次给叔叔送饭,门槛太高,小腿迈不过去,一下摔倒在地上。饭倒了,碗碎了,小手被烫得通红通红。哇哇大哭一场后,小莉清爬起来,抹了把泪水,重新盛一碗饭给叔叔端过去。
        四岁。每天早上起床,她会端着热水让妈妈和叔叔洗手洗脸;她会把家里家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给爸爸妈妈和傻叔叔洗脏衣服。够不着晾衣服的绳子,就把衣服晾在柴草堆上,小小的她,很为自己的聪明得意。 妈妈瘫痪之后,大小便失禁成了难以启齿的隐痛。小莉清知道妈妈的难处,只要妈妈换尿布,她就赶紧端来热水帮妈妈清洗。妈妈尴尬而又心疼,经常喊着让她离远一些,小莉清很有耐心的笑着,不时跟妈妈聊聊天,直到妈妈不再赶她,慢慢习惯了她的照顾。 妈妈以前一直睡在阴暗的后炕。一天,她突然发现阳光照耀的前炕特别温暖明亮,她觉得残疾的妈妈更需要晒晒太阳。她想把妈妈挪到前炕。妈妈虽然瘦小毕竟是个大人,一个四岁的孩子抱不起挪不动,怎么办?她让妈妈躺在褥子上,自己使尽了吃奶的劲往前拉,终于让妈妈沐浴在一片温暖的阳光中。当妈妈透过窗户看到院子里的景色时,一下子哭了起来。小莉清抱着妈妈甜甜地说:“妈妈,等我长大了还要背你去院子里,去城里,去北京……”
        家中没电,为了让妈妈喝口热水,她就端着饭碗满村子去找开水。看见爸爸蹲在大门外的土垄上抽烟,就凑上去给爸爸递杯水,然后小心翼翼地问爸爸是不是很累,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她能不能帮得上忙?女儿的贴心让爸爸妈妈感慨万千,生活并没有完全抛弃他们。灰暗的人生中,有了这样一抹明亮的色彩,他们渐渐对家,对生活,对生命多了一丝牵挂和眷恋。可是,那一场火灾,再次把这个家推向了深渊。那年,小莉清只有5岁。火灾之后,小莉清发现妈妈不吃不喝也不说话了。虽然逃过了一场灾难,可妈妈又一次陷入了绝望。小莉清千方百计的哄妈妈开心,唱歌,跳舞,撒娇,做好吃的饭,扮演电视里看到的小丑……
        妈妈的无动于衷让小莉清第一次感觉到伤心和无力,她累极了。看着妈妈一直不苟言笑,她觉得,她的幸福生活就要失去了。小莉清开始跟着妈妈不吃不喝。看着五岁的女儿为这个破碎的家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和痛苦,爸爸长叹一声倒在炕上:“好吧,反正不能活了,我们一家子就一起死吧。”傻叔叔看着这个场面,似乎懂得了什么,他哭了。
        爸爸的叹息、傻叔叔的哭声,瞬间震撼了小莉清幼小的心灵。是啊,她是这个家的阳光,她倒下了,这个家就真的没有希望了。小莉清倔强的抹抹眼泪,爬起身,跳下了炕。很快,灶台边再次响起了稚嫩的歌声和叮当作响的锅碗瓢勺声,汤面的香味渐渐溢满了窑洞,暖暖的气息赶走了初秋的寒意,“家”的感觉又回来了。饭做好了,小莉清端给傻叔叔,傻叔叔看到她不哭了;她把饭端给爸爸,爸爸含着笑流着泪大口大口吃了起来;她把饭端给妈妈,妈妈抱着她:“对不起,孩子,妈妈再也不这样了”。
        这个家如此不幸,却又如此幸运。小莉清仿佛是上天赐予的最美丽的礼物。她是一个天使,在这个家中四处播撒快乐的种子;她是黑暗中闪现的一缕阳光,灿烂到足以让这个家抛掉所有的阴霾。爸爸妈妈再一次振作了起来。孩子不言放弃,在自己仅仅走过五年的幼小生命中,用全部的爱拯救他们痛苦的灵魂,他们又怎能不明白女儿渴望“幸福”的小心思,他们要给女儿想要的幸福生活。爸爸妈妈不再沉默寡言,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爱,改变了一切。 六岁。又长大了一岁的小莉清俨然已经成了这个家的小主人,她开始做更多的事情。
        家里的三亩梨园是全家人的经济来源。每到夏天,100多颗梨树上的梨子都需要套上果袋。一万多个果袋对伤残的爸爸来说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看着爸爸每天累得吃不下饭,小莉清就缠着爸爸教会了她套果袋,并且悄悄的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天必须套够300个果袋。
        于是,绿树浓荫的果园中每天都会出现这样一幅动人的图画:一个瘦小的身影跳来跳去,爬上爬下地穿行在梨树中间,手里拿着果袋,嘴里哼着儿歌。一开始,脸上全是开心的笑容,小手灵巧的飞舞着,还不时回头数数自己的劳动成果。慢慢的,笑容少了,动作慢了,歌声没了。到中午收工的时候,小脸已经完全变成了一副沮丧的模样:汗水粘着头发贴在头顶,小脸涨的红扑扑的像个苹果。真累啊!可是,只要一想到自己多坚持一天,就能让爸爸少套300个果袋,小莉清就觉得浑身上下充满了使不完的劲。十几天时间,三千多个果袋,脸被晒得黑黝黝的,身板似乎也壮实起来。果园中的果子沉甸甸的生长着,小莉清做到了一个六岁孩子难以做到的事情。 妈妈常年躺在炕上,身体一直不好。听人说中药治病最管用,小莉清就想着要去给妈妈挖药材。乘妈妈不留神,她扛起小锄头就跟着村里的哥哥姐姐出了村。黄芩,柴胡,远志,玛玛草,只要是药材,她就往回刨,恨不得把所有的药材都搬回家。当小莉清献宝一样的把挖来的药材堆放在妈妈跟前时,妈妈有些惊呆了:“孩子,你哪来这么多的心思啊?”而此时的小莉清已经有了更大的想法:等她长大了,一定要当一名医生,不为别的,只为妈妈能够好好的站起来。
        那段时间,妈妈身边总有一股好闻的花草味。她将这些草药整理好,摆在身边的窗台上,只要睁开眼睛,女儿的心意就会陪伴着她。孝心是医治心灵的良药,妈妈心里暖洋洋的,身体舒服了很多。
        七岁,八岁……日子就像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流,小莉清守着自己的幸福生活慢慢成长着。在她的脸上,那双亮晶晶的眼睛总是快乐的一眨一眨,笑起来眉眼弯弯的可爱极了。
        生活依然贫穷,她已经懂得命运对她并不是那么公平。和其他孩子无忧无虑的童年相比,她的童年的确有些沉重和压抑。对于那些未曾拥有过的美好东西,她有过羡慕和向往,对于经历过的生活,她也有过任性和沮丧,不过,这些不安的情绪也只是在瞬间就一闪而过。她从来不会抱怨,她依然那么快乐。在她心中,孝道,坚强,责任,坚守都是一些晦涩难懂的词汇,她只是顺应着与生俱来的善良,去爱这个并不完美的家,去爱与她相依为命的亲人,去和他们一起过最简单的幸福生活。现在是这样,长大了,还是这样。 是啊,再艰难的路总要慢慢走,走着走着,黑夜就会过去,黎明的曙光就在前头。
        又是一个清朗的早晨。揭开夜幕的最后一层面纱,一缕阳光亲亲热热照进这个残疾人家庭,温温暖暖地抚摸着全家人的身体和心灵。这缕阳光就是冯莉清。